在广东、广西和湖南三省交界的那片重重叠叠的大山里头,
有座山峰静静地站在那里,人们称它为“高浪顶”。
这座山有700多米高,绿意盎然,十分显眼。
在怀集县下帅乡的山奢行政村里,有个叫罗力的小村子。
它位于下帅和中洲两个地方的交接处。
在老百姓们一传十、十传百的说法中,
这座山真的挺特别,看着就让人眼前一亮,感觉很不一般。
它还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,叫做“自由顶”。
每当微风悄悄吹过树梢头,
那窸窸窣窣的响声中,
就好像还能听到76年前那振奋人心的进攻号声。
最近,我坐着车从怀集县城出发,去往下帅乡山奢行政村里的罗力小村子。车子绕着弯弯扭扭的山路一直开,最后停在了罗力村的一个院子里。在那儿,我们见到了参加过解放怀集最后一战的老人家——88岁的韦金娇,她眼神温柔,看起来很有精神。老人家回忆起往事:“那时候,我看到好多拿枪的人,心里吓得不行。我堂哥赶紧跟我说:‘别怕,他们不会伤害你的……’”虽然韦金娇当年才12岁,但讲起那时候的事情,她还是记得清清楚楚。
韦金娇,她是参与解放怀集最后一场战斗的真实见证人。
说到1949年秋天,怀集好多地方都起义了,像星星之火一样迅速蔓延。到了11月21号,“怀集东路团部”就建起来了,两天后就到了城东外面。而在22号晚上,怀集西区起义的人马在梁村组成了“解放怀集西路军事委员会”,第二天他们就赶到了怀城河南。同时呢,绥贺支队怀集的工作小组也在中区成立了“广东人民解放军绥贺支队怀集总队”,在保宁周围进行布防。桂北游击队也带动了北区中洲、连麦、下帅这些乡的武装力量,他们在23号那天在中洲中心校一起起义,成立了“贺、信、怀边总队第九营(怀北营)”。就这样,好多股力量都聚到了一起,怀集眼看就要解放啦。
11月24号,各路起义的队伍按照事先商量好的计划,一起向怀集县城发起了猛攻,战斗进行得非常顺利,很快就打下了国民党的县政府和警察局。国民党的广西省保安独立团第七营一路败退到马岭头,还在那儿拼命抵抗。经过一场恶战,第七营的一百多人沿着中洲河往北逃跑,结果在25号米贵渡口被怀北营给拦住了,他们甩掉怀北营后又跑到了下帅和中洲交界的高浪顶山上。怀北营一直追着不放,把他们围在了山上。附近各乡的百姓一听说这事儿,都纷纷跑来帮忙,有近一千名群众前来一起围攻敌人。
韦金娇继续说起:“那些兵哥哥跑到我家来找吃的,他们自己动手做起了饭,还煮了番薯芋头,我妈也搭把手一起煮。煮好了,我们就端到高浪顶去给其他战士吃。”那时候,解放军战士们一直在打仗,特别累,而且周围情况复杂,找吃的很难。所以,村民们不怕辛苦,把吃的送到高浪顶,亲手交给战士们,给他们当坚强的后盾。
26号那天,怀北营的战士们奋勇战斗,加上老百姓的鼎力支持,终于把躲在高浪顶上的残敌一网打尽。这场仗抓了50多个俘虏,还缴获了7挺轻机枪和80多支步枪。高浪顶的大捷意味着怀集全县都得到了解放,给怀集的历史添上了全新的一章,老百姓从此开始过上了新生活。
“我那时候还那么小呢,也跟着爬上了山。”聊起战斗结束后的那些事儿,韦金娇的脸上露出了些微感慨。解放以后,她和全寨子的乡亲们一块儿跑到山顶上去玩。那时候的山顶上,到处都是战斗留下的印子,好多树啊草啊上面都沾着干了的血。本来长得快跟人一般高的草,因为打仗时被大家翻来滚去的踩,都变得平平整整了。这些痕迹默默讲述着那场残酷的战斗,也深深地刻在了韦金娇的心里。
之后,怀集人把起义军占领县城的那天,也就是11月24日,当作了解放纪念日。高浪顶因为是打败敌人、解放怀集的最后一战的地方,被大伙儿叫做“解放山”。山奢村的党支部书记赵钮弟跟记者说:“解放怀集最后一战的地方归村集体管,大家伙儿和各单位一直都在保护着,谁也不能去开发。现在啊,‘解放山’已经恢复了原来的自然景色,山上都是松树、杉树和各种杂树,这些山林都是罗力自然村村民的。”
近些年来,
山奢村立马动了起来,
开始对“解放顶”这个地方的古迹进行守护工作了。
一连串的仔细探讨和钻研。
而且把有关的计划都写进去了。
这是“大型建设行动”里的一个项目。
说到以后,赵钮弟眼里闪着光说:“往后啊,我们打算围绕文旅这块儿,把‘解放顶’的故事讲得更生动。要多搜集些资料,在罗力村的文化书屋建个宣传红色文化的地方,好好布置下展馆,让红色文化和文旅结合起来,好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宝贵的历史。”
怀集有个投稿爆料用的电子邮箱,欢迎发来消息。
这个邮箱地址可以写成:hexiaocbwxg在163点com。
快来分享你的故事和资讯吧!
怀集发布是怀集县融媒体中心的原创微信公众号内容,没得到允许的话,可不能随便转发哦。
公布:怀集县新闻综合服务平台
记者换成另种说法:杨雨晴、陈亦飘和彭达三位采访人员。
有些信息来源:怀集县委负责党史研究的部门
校对:由植敏仪负责
检查确认:陈友
辉煌优配-在线股市配资平台-正规股票杠杆平台-实盘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