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对临港的感觉,一直都是五味杂陈的。
2019年我曾参与一个临港楼盘的营销,每周都要耗费几个小时的车程去临港开会,当时的同事一致都觉得太偏了,纷纷质疑哪有人会买在这里。
命运的转折却来得猝不及防。2019年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成立。那个曾经被我们视为“烫手山芋”的项目,转眼间登顶上海楼市成交榜。
五六年过去了,临港也从盛极一时落了下来,经历着比上海其他板块都更深刻的阵痛。
近年来临港也在一直放松落户条件,上月提出创新创业人才可申请直接落户。但对于普通人来说,落户还是一个艰难的事情。
最近临港官网的一则针对“关于进一步加大临港人口导入力度”提案的回复,提及了针对普通劳动人研究“蓝印户口”。
虽然暂时还无定论,但似乎说明,临港正在渐渐走下追求高学历人才的神坛,开始向普通人靠拢。
这种转变其实恰到好处,当下的临港,需要人才,也更需要普通人。
01
起伏跌宕,临港的楼市沉浮
大概每个了解上海楼市的人,对临港的感觉都很深刻。在短短数年间,它经历了从边缘到中心、又从巅峰回落的完整周期。
即便如今沉寂下来,但也不会被遗忘。
2019年自贸区成立时的盛况,还历历在目。
除了规划利好,最重要的是,当时这里放开了限购的口子,社保5转3、外地单身可买…在外地人上海买房最严苛的那几年,让无数单身限购者为之狂欢。
当时滴水湖核心区的售楼处,排队的人群能从早上6点排到深夜,场面堪比春运。
而之后的“3.1人才”优先购房政策,更是将临港推上神坛。
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,当年临港万达钻石湾开盘,968组3.1人才包揽了全部724套房源,开盘当天日光,成为上海首个业主100%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小区,全国的新房媒体都在报道。
接着陆家嘴滴水涟岸、滴水湖馨苑等盘,将近2000套房子,也都被3.1人才包圆了。
彼时新房市场有句话:比大虹桥难买的是前滩,而比前滩更难买的,是临港的滴水湖核心区。
新房火热,二手房市场同样疯狂。
保利铃兰公馆一年内从3.5万飙升至5.3万;陆家嘴滴水涟岸联排以1280万成交,部分别墅挂牌价突破8万/㎡。这场狂欢让所有人相信,临港就是二十年前的陆家嘴。
然而转折来得比预期更快。2022年起,临港率先进入调整周期,比全市早了一年。
天量供应成为致命伤,2021-2023年,临港累计就推出2.7万套新房,而2019年至今临港一共就供应了3.2万套房源;二手房价开始跌跌不休,甚至部分楼盘如宜浩佳园价格直接腰斩。
但换个角度看,现在的临港,新房均价3万/㎡左右,可能是上海最后的“刚需乐园”。
如果说徐泾是6万级板块的TOP1,那么临港就是3万级板块中的六边形战士——优质学校、三甲医院、文旅配套一应俱全,这是其他同等价位板块难以企及的。
不过现实依然严峻,仍显滞销的新房存量、未来即将解禁的二手房、五大新城与目标人口间的缺口,都在考验这座新城的承载力。
而近期热议的“蓝印户口”猜想,则像一束照进迷雾的微光,感觉上像是解决临港困境的好答案。
给不了解的人科普一下:何为蓝印户口。
蓝印户口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实行的一种过渡性户籍管理制度,因公安机关在户口凭证上加盖蓝色印章而得名。属于介于正式户口(红印户口)与暂住户口之间的户籍类型,持有人在教育、医疗、就业等方面享受与常住户口相近的待遇。
上海曾在1994-2002年实行蓝印户口政策,通过购房、投资等方式吸引4.2万人落户,但最终因人才引进效果不佳(仅占2%)而终止。
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,但不会简单重复。如今临港很有希望重启类似政策,但面向的是普通劳动者,又何尝不是一种两全其美。
上海很大但也是一个有些“高高在上”的城市,有很多普通人也期盼着在这里定居。临港是一座年轻的城,以往对于高学历的追求已经足够了,如今接纳普通人,其实很值得。
一方面,临港需要人口;另一方面,临港还缺了一丝城市烟火气,这点我们第二部分重点来讲。
02
生活宜居,但理想与现实仍有落差
我对临港的印象并不差。
很多人会觉得临港距离市区太远,不可否认这是一个物理上的硬伤。但我一直觉得,作为新城,远不是问题,远可能更便于发挥,更便于一个新的城市崛起。
只是在发展的过程中,距离远成为它的一个弊端。但是在长三角的城市群中,临港的存在占位绝对也是独一无二的。
长远来看,它也会比起其他新城更像是一个独立的节点性城市。
对于不在临港居住的人群而言,临港也的确是远。
近几年我也曾去临港的海边看日出,在滴水湖畔看夕阳,感受这里的宁静与开阔。来回的通勤时间、赶不上的大班车,总让人觉得在跨越其他城市。
图源Hi 临港
这种感觉,在我的好朋友决定搬去临港工作时,变得更深刻。
一种微妙的空间疏离感陡生,明明还在同一个城市,但相见似乎变得更难了。
但临港,绝对是宜居的。
教育与文旅资源皆是顶配,而且还在不断投入。
先来看文旅方面,除了滴水湖剧院、朵云书院、临港演艺中心、临港科技智慧图书馆、绿丽网羽中心、黄日网球中心、五星级洲际酒店;
还有存在多年的上海天文馆、中国航海博物馆、海昌海洋公园,均是热门打卡地;
图源上海发布
去年耀雪冰雪世界开业,就在最近,耀雪水世界也开业了,据说这是全国首个“空中水上乐园”,把嬉水体验直接搬到了高空。
图源上观新闻
如此多的文旅资源,在整个上海都是独一份的,也是最适合旅游的一座新城。
再看教育资源,有冰厂田幼儿园、建平临港小学/中学、明珠小学、华师大附属、临港实验中学等,高浓度的教育资源,在全市范围内也是可圈可点。
除此之外,临港还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。崭新的城市界面之外,湖边、河边、海边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公园。
临港城市界面实拍图
据朋友说,这些公园都允许骑着自行车/电瓶车在其中畅游。临港给人的感觉,就是这么新、这么自由,外国人也很爱在这里定居。
图源Hi 临港
但是,临港也存在它的短板。如果说宜居是临港的A面,B面就是临港有些“空”。
最具象化的表达,就是临港的商场都有些没落。
临港新天地、百联等商场,二楼三楼全是教培和家装店铺,基本没啥衣服店,其他多是餐饮店。用朋友的一句话形容,所有没落的商场,最终的宿命大概都是如此。
临港新天地实拍图
即将开业的蓝鲸世界招商也不尽如意,我甚至在某个评论区看到有人说“来个优衣库吧。”这从侧面也体现了临港的人少、缺乏烟火气。
还有一点,就是临港不适合普通人找工作。
据朋友说,最适合在临港找工作的就是大学生,由于周末活动比较多,大学生可以在这里找到各种兼职。
实拍图
的确,临港像是金融、大飞机、芯片、新能源等高精尖产业,需要的是高学历的顶尖人才,而非普通打工者。
每次踩盘五大新城时,我都会有一种感觉,临港太新,它就是一座年轻的城,少了其他新城长久积淀的城市烟火气。
这是它的优势,也是劣势。没有“底层”的托举,给人的感觉总有些“空”。
我有一次去海边玩,大概就晚上七八点,想要打车去地铁站,等了好久硬是没有网约车接单,最终全靠走。
其实在当下这个环境下,临港倘若放出“蓝印户口”,也恰到好处。
第一波高知人才已经吸到了,再虹吸第二波想要更好生活环境、更好教育资源的普通劳动者,两相结合,新城的基底也将打造得更为稳固。
除了人口外,临港需要破解的难题也很明确,就业结构多元化。不能只有高精尖产业,更需要适合普通劳动者的就业岗位。
写在最后:
临港,就像上海的一个“实验场”。
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一座新城,从画蓝图到“过日子”的全过程。
对普通购房者而言,现在的临港,的确是难得的上车机会,但也要清醒认识到:临港是一座年轻的城,它的路是一条长远的路。
短期内承载的压力必然要比其他地方更大,但它的未来,不仅是面向长三角的,更是面向国际的。
“每个人都会有美好的未来”,临港同样。
辉煌优配-在线股市配资平台-正规股票杠杆平台-实盘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